論風流。_风流_名士_男女 - 搜狐
此句是贴在浙江绍兴山阴自在亭上的对联。要理解此联的意思,不可不知道山阴道的美景。
古人形容山阴道“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位古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东晋王献之,此说一出,山阴道从此声名远播,名士吟咏不绝。
如此,对联的意思就好懂了,上联是说山阴道山水景色奇绝,下一联是说来此观赏和采风的都是风流名士。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语出《菜根谭》。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刘心武释)。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语出《菜根谭》。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刘心武释)。
意思是只有杰出的英雄才能保持英雄本色,真正的名士自然会潇洒不凡。
出处:
《儿女英雄传》八:“今听如此说来,原来家学渊源,正所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了。”
公元320年,谢安诞生在东晋的士族陈郡谢家。
谢安的曾祖父谢缵(zuǎn),是曹魏时期管理农业的典农中郎将,祖父谢衡曾任太子少傅,父亲谢裒(póu)是任免官吏的吏部尚书,伯父谢鲲曾出任豫章太守,被归入“中朝名士”和“江左八达”。
谢安的从兄谢鲲之子谢尚,多才多艺且颇有政绩。在配合桓温、殷浩的北伐中,获得了传国玉玺。历任豫州刺史的十二年间,谢尚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成为屏藩东晋朝廷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谢家在朝中的政治地位,因为谢鲲谢尚等人而逐渐上升,但谢家真正的发迹,却是在谢安成为淝水之战的头等功臣之后。
谢安从小气度不凡,在他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即大加称赞:“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比王承差”。王承是当世天下名士,而桓彝是东晋权臣桓温的父亲,桓家和谢家一直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可见能得到桓彝的赞美,谢安实乃殊于众人也。
虽然淝水之战成就了谢家的不朽功业,但谢安对仕途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早年曾当了一个月的官即辞职不干,从此“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时期,出现了许多风流名士。他们以其独特的行为风格和生活方式,如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等,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士团体是“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人。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例如,嵇康在面临死亡时,不叹自己生命将逝,而是顾视日影,索琴而弹,展现了与俗人不同的名士风度。又如王羲之,他是名士,自然具有名士的风气神韵。他一样嗑药,一样放浪形骸,一样纵情山水。
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提到这批经过长期丧乱的人们寄情山水,喝酒嗑药(五石散),吟诗著文,谈玄论道。从正始名士(代表人物何晏、王弼等)到竹林七贤,再到东晋名士,莫不如此。
总的来说,东晋风流名士以其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世。